12月14號,美聯儲調升基準利率25個基點;特朗普正式簽署30年來最大規模的稅改法案;18號至20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八項新一年重點工作;中國社科院:中國2017年經濟有望增長6.8%,2018年CPI增速可能在2%,PPI可能增長3.6%,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降至6.3%;國家統計局糧食產量公告顯示,2017 年我國玉米產量為 21589.1 萬噸,較上年減少 366 萬噸;關注18年初,進出口商品稅率調整與政策變化。
玉米市場情況
華北地區 整體價格圍繞1750元/噸上下波動,后期存在上漲可能性,密切關注河北地區價格上升幅度與東北地區價差變化情況。山東地區價格基本平穩,但河北地區均價已經有50元/噸左右的漲幅了。
東北地區目前深加工企業新季玉米收購均價為1615元/噸,較月初上漲約100元左右。在短期回調后,迅速上竄,最高價為1730元/噸,多數企業玉米收量無法達到每天的生產用量。港口價格與產區仍然倒掛,錦州港最高價為1780元/噸,上量趨減,預計后期港口價格仍將上調,達到與產區順價。
目前飼料企業年前備貨基本結束,來年的需求缺口仍然存在,整體看南方飼料廠在東北產區的收購基本停止,國儲玉米輪入收購(吉林省目前完成30%)基本停止,各深加工企業處于微調狀態。
新季玉米售糧進度預測,如圖表(百分比):
新季玉米售糧進度預測統計 | |||||||
年度 | 黑龍江 | 吉林 | 遼寧 | 內蒙古 | 山東 | 河北 | 河南 |
17-18 | 55 | 42 | 49 | 46 | 43 | 36 | 41 |
16-17 | 42 | 29 | 46 | 32 | 39 | 28 | 38 |
*注:黑、吉為實地走訪,其它地區綜合參考各家咨詢機構的調查數據(2017-12-17)
5號至15號對吉、黑兩地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從中看到一個現象,龍江地區,大小貿易商的存糧占3層,農民手里余糧占1.5層;吉林地區,大小貿易商的存糧占2層,農民手里余糧占3.5層,整體看貿易商手里的存糧大大高于往年水平,這里是流通渠道中最大的緩沖區。這部分糧流向市場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糧價不再上漲;二是達到一定的利潤空間。因為這部分糧大部分都是含有財務費用的,風險與利潤共存。
18號從省糧局得知,吉林省中大型深加工企業合計收購量為300萬噸(部分企業含有拍賣糧),按吉林省3000萬噸的產量計算,售糧進度按為4層的話,那么已經出售了1200萬噸,去掉深加工的300萬噸,外流達到800萬噸以上,由此可見今年收糧的主力還是飼料廠。
綜上所述,余糧仍未過半,后期操作機會尚存,但方式與方法上可能需要改變,以某幾個企業為例,不再坐到家里等糧上門,而是走出去,與貿易商和農戶直接洽談,確定目標,進行采購。非常時期只能選擇非常手段。目前深加工企業已經逼停了國儲玉米的輪入收購,后期市場風險加大,政策方面的干預可能要滲透到市場中來。漲價沖量已不再是明智的選擇。
淀粉市場情況
根據監測數據統計顯示,全國淀粉行業開工率在78.1%左右(很多機構按存活產能計算在89-91.5%之間),較上月略減;淀粉庫存情況,華北地區庫存在7.8萬噸左右,東北地區庫存在30.8萬噸左右,全國產區庫存匯總為38.6萬噸,較上月增加6.3萬噸左右。
東北地區淀粉產能增加情況追蹤,京糧興貿仍然在試機中,整體來看,對市場產量暫未造成影響;賓西大成計劃復產確定擱淺;開魯玉王擴產10萬噸/年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累計東北地區增加產能較10月份之前增加淀粉2100噸/日。東北地區價格基本平穩,吉林地區成交價仍然在2250左右。
華北地區受環保影響,目前了解德能金玉米、河南金玉米開機受到影響,淀粉減產約2800噸/日。受此消息影響,華北地區淀粉價格上漲約100元左右。
整體看,新增產能未得到有效釋放,對市場沖擊力度有限雖然;環保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已經進入常態化,但對于“狼來了”還是有所忌憚,只是對價格影響的幅度已經有限。
肌醇市場調研
肌醇市場簡介,2016年全國肌醇產量約為10000噸,出口4835噸,內銷為2100噸;出口按10%的增長速率計算,2017年將達到5500噸左右,內銷按15%的增長率計算將達到2500噸左右。國內主要消費市場以飼料為主,約占市場的80%,20%為食品、醫藥;國外正好相反,飼料用量約為20%,食品、醫藥約占80%,按中國飼料行業每年10%-15%的整體增長率計算(中國農牧協會的數據),2018年內銷可達到2875噸,出口按10%計算可達到6000噸,預計全年需求為8875噸。全國產量約為11000噸,總體還是過剩的狀態。
政策方面:“今年10月份歐盟禁止了在寵物飼料中加肌醇,比利時的紅牛年初也取消肌醇添加”。根據業內人士推算,這兩項禁用估計每年涉及大約200噸左右的出口銷量。
綜合分析,根據國家的政策導向,華北地區玉米深加工新增產能已經可能預算。那么,肌醇的產量想增加也會受到相應限制,擴能范圍在300噸以內,環保常態化后,可能需要自建污水系統,整體判斷華北地區肌醇增產的可操作性較難而且空間有限;未來東北地區深加工行業將大放異彩,國家政策支持力度較大,新增產能超過約2000萬噸/年的玉米加工量,原料采購和運輸等條件便利。整體看環保是影響肌醇產量的主要原因,環保新常態下,行業影響還是有限,約占全國產量的7%左右;本輪價格上漲主要原因還是跟隨飼料中所有小料品種的整體行情,供過于求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后續的發展還是要在成本、產品質量、品牌力和生產規模等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