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石油消費大國,預計今后10年中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目前我國石油消費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預計今后十年還將以年均4.7%的速度遞增。而全國汽油消耗量在1999年為3600余萬t,現在每年消耗汽油量已達4000萬t。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卻是原油資源不足,我國從1993年起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
在這種情況下開發應用乙醇汽油,意義顯然是巨大的。以農產物、農林廢棄物為原料生產乙醇,將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盡的新能源,顯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推廣使用乙醇汽油不僅可以緩解我國石油緊缺的矛盾,同時可以有效解決玉米等糧食作物和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的轉化,促進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原油的供求矛盾一直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壓力,而燃料乙醇卻無需原油。它是通過光合作用從田間獲取的再生資源,是可轉化的太陽能。
根據我國汽油現在的消耗水平進行理論預測,若在汽油中添加10%體積的燃料乙醇,則可替代400萬噸等量的汽油,一年可為國家節省外匯15億美元。除此之外,由于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是糧食,因此可以有效解決糧食深加工轉化問題。按3噸玉米生產1噸乙醇計算需要1200萬t玉米。而按中國正常年景,每年都有1500萬t玉米的剩余,因此生產400萬t乙醇是有原料保障的。另外,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有農作物桔稈約6.5億t。據初步統計,作肥料和飼料約用3億t,占秸稈總量的50%;作燃料和工業原料約30%;還有約20%末被利用。若我國每年生產的6.5億t秸稈中僅利用l億t秸桿來生產燃料乙醇,乙醇的產量就可達到2000萬t,可見潛力之大。隨著科技的發展,用秸稈、樹葉、垃圾生產酒精的技術已經成熟,潛在生產能力一年約為5000萬t左右。
長期以來,由于用纖維素、半纖維素水解后的單糖生成醇及其他化工產品的工藝技術生產成本高,制約了該轉化技術的發展。到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某公司開發出的濃酸水解法技術,由于其工藝比較合理,在現有千噸級試驗裝置上的試驗結果表明,酸的利用率和回收率高;糖酸液分離后可得到的糖液濃度也高,生產成本較低,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具備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生產裝置的可行性。目前,國外正在按此技術設計5——l0萬t/a規模的生產裝置,并擬選廠建設。我國有關單位也與美國該公司進行了技術交流.按其提供的5——l0萬t/a規模裝置的設計數據,選好了國內北方某地的廠址,并進行了預可行性研究。
按當地的水、電、氣和原料秸桿的價格進行經濟評估,其生產乙醇的成本低于目前國內用糧食為原料生產的乙醇,但高于煉油廠生產汽油的成本。目前這樣生產的乙醇與汽油相比雖然不具較強的競爭能力,但與汽油的添加劑MTBE相比卻具有一定競爭能力。經濟上是可行的,且更有利于環境保護。因此,目前從人類尋找更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汽油添加劑這一觀點來說,發展乙醇汽油是可取的。國內某地的乙醇廠目前也正在作秸稈生產乙醇的中試,在試驗取得較好結果的情況下,將規劃興建較大規模的生產裝置,發展國內用秸稈生產乙醇的工業。